《说文解字》第753课:“鸨”这个字是怎么变成贬义的?

接着我们的《说文解字》课程,本课只讲“鳥”部的一个汉字:“鴇”,现代汉语简化为“鸨”。“鸨”是现代汉语通用汉字,收录在1988年国家语委颁布的《现代汉语通用字表》中,其详情如下:鴇(鸨)。读bǎo。《说文解字》给出的解释是:“鸨,鸟也。肉出尺胾。从鸟,(上匕下十)声。”形声字。本义是鸨。这里的“肉出尺胾”,历来解说不一,我们多列几种:孙诒让《籀庼(qĭng,小的厅堂)述林》:“当作'肉中炙胾’。”胾,据《说文》来说,是指大块的肉,那么这句话的意思就是鸨的肉足够大,适合用来作烤肉。徐锴《说文系传》...


接着我们的《说文解字》课程,本课只讲“鳥”部的一个汉字:“鴇”,现代汉语简化为“鸨”。“鸨”是现代汉语通用汉字,收录在1988年国家语委颁布的《现代汉语通用字表》中,其详情如下:鴇(鸨)。读bǎo。《说文解字》给出的解释是:“鸨,鸟也。肉出尺胾。从鸟,(上匕下十)声。”形声字。本义是鸨。这里的“肉出尺胾”,历来解说不一,我们多列几种:孙诒让《籀庼(qĭng,小的厅堂)述林》:“当作'肉中炙胾’。”胾,据《说文》来说,是指大块的肉,那么这句话的意思就是鸨的肉足够大,适合用来作烤肉。徐锴《说文系传》:“胾,脔也。言大也。”也就是说,鸨的肉足够大,适合做烤肉。这二种说法,意见基本一致;段玉裁的《说文解字注》则说:“肉出尺胾。未闻。按内则鹄鸮判,谓肋侧薄肉也。鹄或为鸨,鸨胖在不利人之列。此云出尺胾者,盖謂去此尺胾不食,其余可食。”意思是说鸨这种鸟两肋的肉不可食用,其他的肉可以食用。我们的看法,是许慎的原文并没有问题,就是“肉出尺胾”,即表示鸨这种鸟,体形大,出肉量可观,可以出超过一尺的肉条(古尺)。毕竟去古已远,这句话的准确含义可先存疑,留待来日。鸨,是鸟名。这种鸟,头小,颈长,体形比雁略大,背上有黄褐色和黑色斑纹,善走不善飞,较常见的种类为大鸨,又称“地鵏”,常栖息于草原地带,肉鲜美,羽毛可作装饰品。《诗·唐风·鸨羽》:“肃肃鸨羽,集于苞栩。”陆德明释文:“鸨,似雁而大,无后指。”大鸨扑棱棱地振动着翅膀,成群栖息在丛生的柞树上。杜甫《桔柏渡(在昭化县)》:“急流鸨鹢散,绝岸鼋鼍骄。”这里的鸨,指的都是鸨这种鸟。

图片

(雄鸨)显然,鸨原本只是一种鸟。但是在旧时,鸨常常用来借指老妓女,因此带有贬义。明代朱权《丹丘先生曲论》八:“妓女之老者曰鸨,喜淫而无厌,诸鸟求之即就。”吴承恩的《西游记》第六回,作者在行文中注出:“花鸨乃鸟中至贱至淫之物,不拘鸾、凤、鹰、鸦都与交群”,强调鸨的善淫秉性。

图片

(《西游记》书影)《警世通言·杜十娘怒沉百宝箱》:“十娘因见鸨儿贪财无义,久有从良之志。”这里的“鸨儿”,指的是开设妓院,管理或控制妓女的女人。是什么原因使“鸨”这个字具备了这样的贬义呢?

图片

(电影《杜十娘》)原来古人观察鸨这种鸟只有雌性,没有雄性,看起来,鸨只能通过与其他各种种鸟进行交配才能繁殖后代,这很像“人尽可夫”的妓女,于是,“鸨”这个字,就用到了妓女的身上,进而给它带来了贬义。其实,后人们早已研究清楚,鸨这种鸟是有雄性的,只是外观上差别较大,生物学上称为“两性异形”,最主要是体形上的差异,雄性要比雌性体形上略大一些,这导致古人把它们的雄性和雌性认作是两种鸟。

图片

(雄鸨和雌鸨的体形差异)这样看,“鸨”之所以具备贬义,更多是来源于古人的误解。另外,由于鸨的确是一雄多雌或一雌多雄的繁育方式,不像大雁一样一夫一妻,它被古人诟病也有情可原。从《说文》也可以看出,鸨在古代,其作用只是人们的美食,能出产较为可观的肉量,别无长处。到了现在,鸨已经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,国家已经重点保护这种濒临灭绝的动物了,它再也不只是人们的桌上美食了。这从某种程度上说,也是对鸨鸟的平反吧。再有,古人造字之时,用(上匕下十)(读bǎo,应是“鸨”的本字,以后《说文解字·匕部》会讲到这个字)这个字作为“鸨”的声旁,其实是声中带义的。因为“匕”有雌性生殖器的含义(这个以前讲“牝”字时已经提到过,见第130课,可以回看,说得较为详细了),而“十”则有雄性生殖器的含义,两者结合,有“交配”义,这说明,在造字之初,人们对鸨鸟已经有了很深的误会了。注意,对鸨这种“善淫”理解,很多自认正派的文字学家并不采用,但他们却无法解释“鸨”字贬义的来历,故此我们把这种解释放在这里,多闻无错,疑义共析。鸨还可以用来指毛色黑白相杂的马。《诗·郑风·大叔于田》:“叔于田,乘乘鸨。”毛传:“驪白杂毛曰鸨。”陈奂传疏:“骊白杂毛,谓黑马发白色而间有杂毛者,是曰鸨马。色如鸨,故以鸟名马也。”鸨的小篆写法如图:

图片

(鸨的小篆写法)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

相关资讯